教育部此前发布本科专业设置的通知中提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人才供需关系进行前瞻性研判,开展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分析,发布本年度省级急需本科专业清单和过剩专业预警清单。
专业设置贴合社会需求,是高校优化专业设置的重要原则之一。麦可思研究近日梳理了安徽、湖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黑龙江、江西、河北等9省的本地急需、特需本科专业清单,共涉及508个专业。(部分省份称为本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本省重点产业对应的本科专业,为行文方便统称急需专业)(预警专业已统计,可点击查看)

统计数据显示,智能飞行器技术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急需专业,达8次。能源化学工程、生物材料、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紧随其后,均被提及7次。
这些高频急需专业多与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紧密相关。例如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契合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求,能源化学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则顺应新能源产业升级趋势,反映出绿色低碳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
此外我们还对急需专业所属专业类进行了统计,材料类以83次的提及次数位居榜首,机械类(61次)、电子信息类(60次)分列第二、三位。

材料类中入选急需专业次数较多的是生物材料(7次)、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6次)、纳米材料与技术(6次)。
机械类中的智能车辆工程、智能交互设计、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入选急需专业次数较多,分别为7次、6次、5次、5次。
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6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5次)、柔性电子学(5次)入选次数较多。
此外被提及20次及以上的专业类还有计算机类(48次)、航空航天类(47次)、医学技术类(36次)、电气类(34次)、化工与制药类(30次)等。
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也提到了要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
数据显示,在本次统计到的急需专业清单中,78%属于理工农医类专业。除前述高频专业外,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合成生物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均被提及6次;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区块链工程等专业被提及5次。
急需专业中文科专业虽数量不及理工类,但也有多个专业被频繁提及。数字经济被提及5次,国际经贸规则、国际新闻与传播、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养老服务管理均被提及4次。这些专业紧扣数字时代经济发展、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及社会服务需求,如数字经济适应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趋势,养老服务管理则呼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服务需求。

被列为急需、特需的专业通常是与各地重点产业布局相契合的。从急需专业所对应的产业来看,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农业现代化、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需求较为突出。
新能源:能源化学工程(7次)、氢能科学与工程(6次)、储能科学与工程(5次)等专业需求突出,直接对应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及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
生物与医药:生物材料(7次)、合成生物学(6次)、生物医药数据科学(6次)等专业需求旺盛,反映生物制药、精准医疗等产业扩张及健康需求提升带来的人才缺口。
航空航天:相关专业总计提及47次,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4次)、飞行器制造工程(4次)等专业需求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布局紧密相关。
农业现代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5次)、生物育种技术(5次)、生物育种科学(5次)等专业需求上升,呼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医学与健康领域:相关专业总计提及36次,智能医学工程(5次)、妇幼保健医学(4次)、老年医学与健康(4次)等专业需求,体现医疗智能化趋势及妇幼、老年健康保障关注度提升。
原文链接:教育部要求:各地需发布这2项清单!